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不孝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雪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五不孝」語出〔孟子.離婁下〕;公都子見孟子不僅與全國都稱為不孝的匡章交往,又很有禮貌地對待他,心中覺得疑惑而問孟子。孟子回答時引出世俗所謂的五種不孝之行;孟子說:「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
  孟子所指的世俗認為的五種不孝之行,可以解釋如下:
  第一種不孝:是好吃懶作,不事生產,完全不顧父母親衣食供養的人。
  第二種不孝:是終日只用道沉迷於賭博下棋、喝酒玩樂,而不盡供養父母親責任的人:
  第三種不孝:是對於貨物錢財情有獨鍾,只偏愛自己的妻子兒女,棄父母親而不顧的人。
  第四種不孝:是縱情於聲色,追求個人耳目感官私欲的滿足,敗德亂行,讓父母親蒙羞的人。
  第五種不孝:是因為一時的憤怒,和人打鬥爭訟,好逞血氣之勇,以致危害到父母親安危的人。
  孟子說匡章之所以蒙上不孝之名,是因為對他的父親相責以善,導致父子不合,才被他父親驅逐。但是「子諫父過」並不是不孝,因此,世人對章子的批評是錯的。所以孟子不肯妄從流俗,能明察秋毫,不人云亦云;不因全國人都說章子不孝就跟著厭惡他,反而分析澄清箇中原委,這是孟子公心、仁心充分流露的表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不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