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ōng hé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中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ōng hé |
解釋:
1.儒家以中正平和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養。後亦泛指平衡穩定、不受干擾的狀態。《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荀子.致士》:「然後中和察斷以輔之,政之隆也。」 2.中和反應的簡稱。參見「中和反應」條。 3.地名。隸屬新北市中和區,北側緊臨板橋區,南接土城、新店,東界永和區。以舊時的中坑、漳和二莊而得名。民國六十八年一月一日,與永和同時升格為縣轄市,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又改制為中和區。在建設上,一度落後永和甚多,自華中橋通車後,發展迅速,已能與永和並駕齊驅,臺北捷運中和線通車後,更加速了繁榮。境內名勝古蹟首推圓通寺。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中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Neutralizati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又稱中和作用。酸與鹼相互作用而生成鹽和水的作用。例如: HCl+NaOH→NaCl+H2O 酸與鹼的中和作用,實質上是酸分子中氫離子與鹼分子中的氫氧根離子互相結合而生成水分子的反應: H++OH-→H2O 在酸化的湖泊中施灑石灰粉,可利用Ca(OH)2+2H+→Ca2++20H-反應消除其酸性;及用酸處理造紙工業所排放的鹼性廢液等,都是利用酸鹼中和的作用進行污染治理的實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iong-hô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中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