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道政為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道政為大指立人之道以政務最為重要。(禮記.哀公問)記載魯哀公問「人道誰為大」,孔子回說「人道政為大」,後文續有三問三答。其一,「公曰:何謂為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在文中孔子認為政就是正,為政之關鍵在於修身,國君正其身以正人,則百姓以為榜樣,會跟著做得正。其二,「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物從之矣。」是孔子認為為政的方法在於夫婦有分際,父子相親愛,君臣相敬重,這三件事做得正,其他的事也會做好;三者正好符合[易傳]所言「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其三,哀公又問「願聞所以行三言之道?」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其政之本歟!」孔子的結論是:對妻子有愛有敬,才是愛別人的起點,也就是政務的起點。例如[詩經]首篇[周南.關雎]也特別著重「鐘鼓樂之」的親迎之禮(參見「昏禮」)。綜合上述論點,政務之重點有三項:一是以正為原則,二是以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事為根本要務,三是夫婦能相愛敬,才能推而廣之到一切事務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道政為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