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協力作用、增效作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ynergism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依傳統說法,協力效應乃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質同時做用於生物體所產生之綜合生物效應比各化學物質單獨作用時之效應或其總和為大之意。在生物體內,某一化學物質如果可使另一化學物之排泄速率延後,降解作用減輕或產生毒性更大之代謝物質,則都可產生協力效應。例如經由酵素性之相競作用,一品松(EPN)可使馬拉松之排泄延緩,而大大增加了馬拉松的毒性。兩者綜合表現為協力效應。其他常見的協力效應的例子有:乙醇與四氯化碳,臭氧與二氧化硫等。由於""synergism""在字義上只有「協同作用」之意,並未包括「增強效應」內涵,所以晚近毒理學教科書上乃漸有以""potentiation""(增強效應)來取代""synergism""(協力效應)之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協力作用、增效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