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僕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ㄡˋㄍㄨˋㄗㄨㄛˋㄗㄚˊㄕ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ㄆㄨˊㄖㄣˊ」、「ㄋㄩˇㄆㄨˊ」、「ㄋㄨˊㄆㄨˊ」、「ㄌㄠˇㄆㄨˊ」。
  2. ㄨㄛˇ˙ㄉㄜㄑㄧㄢㄔㄥㄖㄨˊ:「ㄆㄨˊㄗˋㄒㄧㄠˇㄏㄠˋㄨㄟˊㄨㄣˊㄓㄤㄧˇㄓˋㄩˊㄐㄧㄣ。」
  3. ㄆㄨˊㄆㄨˊㄌㄠˊㄌㄟˋㄎㄨㄣˋㄉㄨㄣ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ㄚㄧˊㄌㄨˋㄈㄥㄔㄣˊㄆㄨˊㄆㄨˊ˙ㄉㄜㄍㄢˇㄌㄞˊㄨㄟˋ˙ㄉㄜㄐㄧㄡˋㄕˋㄧㄠˋㄐㄧㄢˋㄋㄧˇㄧˊㄇ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供人使喚的徒役。
    【例】奴僕、僕人
  2. 古人對平輩或晚輩的自謙之詞。常用於文言文。
    【例】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供人使喚的工役或車夫。如:「奴僕」、「僕人」。《詩經.小雅.正月》:「屢顧爾僕,不輸爾載。」唐.崔塗〈巴山道中除夜書懷〉詩:「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代]
引申為自謙之詞。《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僕少小好為文章,迄至於今。」
[動]
駕車。《論語.子路》:「子適衛,冉有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