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光碟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ptical Disc System
作者: 羅綸新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光碟系統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光碟片和光碟機。
  光碟片是用來儲存影像的碟形裝置,為一種具有螺旋狀溝紋之碟狀物,可用雷射光來讀取上面的資料。光碟機將光碟片上的資料利用精密的光學原理,以低功率的鐳射頭,將光束聚集在金屬膜上的溝槽或坑點;當雷射光照射在光碟片上反射至由感光二極體所構成之偵測器(detector)上,產生電壓的改變,來表示0或1的訊號,形成電腦可讀取的資料。使用光碟片的優點是:儲存密度高、容量大、存取速度快;其缺點是:需要特殊昂貴的設備來寫錄資料。
  光碟的種類有三種類型:唯讀式光碟(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簡稱CD-ROM)、單錄多讀式光碟(compact disc-write once read many, 簡稱CD-WORM)、及磁性光碟(magneto optical,簡稱MO)。
  1.唯讀式光碟:是一種只能讀不能寫入資料的儲存媒體。先由廠商依資料預先在工廠內製造,然後再提供給使用者使用。
  2.單錄多讀式光碟:是利用新的儲存媒體技術,把磁片上的物質改寫一次,但寫入後就不能再更改。
  3.磁性光碟:又可稱為可讀寫式光碟,可說是近幾年光碟技術之一大突破。光碟片表面是使用一種特殊化學物質(TbFeCo),具有磁性,並可達到設定工作溫度時改變磁性的效果。光碟片可抽換使用,電腦不需重新啟動,容量不受限制;可隨意取用不同資料,如同一般的磁片一樣方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光碟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