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單指向麥克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Unidirectional Microphone
作者: 關尚仁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麥克風只對來自前方的聲音較敏感時,就是單指向麥克風;由於拾音的角度不同,這種麥克風就衍生出不同的指向特性與距離特性,基本上是指向的角度愈小,距離就可以愈遠。因為單指向麥克風的拾音模式在圖形上很像人類的心臟,也就被稱為心臟形麥克風(cardioid microphone)、超級心臟形(super cardioid)、特級心臟形(hyper cardioid)與至極心臟形(ultra cardioid),角度與距離各異。請參閱心臟形收音麥克風。
  單指向麥克風除了對來自前方音源有較高的敏感度外,在麥克風本體的側面或背面設計有開口(port),用來消彌來自其他方向的聲音,而凸顯拾音的方向性;所以在使用時要避免遮住這種功能性的開口,否則會降低麥克風的指向特性。具指向特性的麥克風,因為開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只有一個入口在後方來處理所有頻率的,稱為「單入口式」(single-entry);用兩個入口分別處理高、低頻率的,稱作「雙入口式」(dual-entry);使用多個入口,將不同頻率分開處理的,就叫作「多入口式」(multiple entry)。這些開口愈靠近麥克風頭(capsule)的振動膜,就負責處理愈高的頻率;反之,則是負責處理較低的頻率。
  單指向麥克風使用極為普遍,尤其受到廣播電視記者及製作人員青睞,主要是能在有雜音的環境中,達成清晰收音或錄音的任務,省下許多處理不必要雜音干擾的問題。這種拾音特性的麥克風,在指向性愈高時,外形就愈細長,有時加上握把便利握拿使用,就變成槍型麥克風(shotgun microphone),有時則吊掛於吊桿上使用,就變成吊桿式麥克風(boom or fishpole microphone),或架設在電子攝影機身上,就是攝影機用麥克風(camera microphon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單指向麥克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