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體要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tǐ y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ǐ yào
解釋:
1.大體、綱要。漢.荀悅〈漢紀序〉:「於是乃作考舊,通連體要,以述漢紀。」宋.蘇軾〈張文定公墓誌銘〉:「執政乃始奉詔拜翰林學士承旨。問治道體要,公以簡易誠明為對。」
2.體統、體制。《宋書.卷七四.列傳.沈攸之》:「謂人曰:『州官鞭府職,誠非體要,由小人淩侮士大夫。』」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一.三輔黃圖》:「以長樂未央建章北宮甘泉宮為綱,而以其中宮室臺殿為目,甚得體要。」
3.切實而簡要。《書經.畢命》:「政貴有恆,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蓋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異端。」
4.謂領悟要旨。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微旨》:「凡養生者,欲令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偏修一事,不足必賴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體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