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初始運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cipient motion
作者: 楊德良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輸砂力學中,砂粒子的運動,全靠水的作用力。當水的作用力超過某一臨界值時,砂粒子就開始運動,此種現象稱為初始運動。定量而言,即當水的剪應力或速度到達此臨界剪應力或臨界速度時,砂的粒子便開始運移了。為了說明砂粒子之初始運動定量關係,希爾茲(Shields)在1936提出了所謂希爾茲曲線,如圖所示。他定義無因次臨界剪應力為τ*=τ0/[(γs-γ)d],剪力雷諾茲數R*=u*d/v,其中τ0為底床剪應力;γs為砂粒子之單位重量;γ為水之單位體積重量;d 為顆粒之直徑;u* 為剪應力速度:
  
  ρ為水之密度;v 為水之運動黏度。愛因斯坦(Eienstein)及格斯勒(Gessler)更引進或然率的觀念,以改進原始希爾茲之曲線。由圖中可知,在τ*與R*之關係式裡,如果在希爾茲曲線上,則砂粒子有50% 之機率會運移,而在希爾茲曲線之上方,則砂粒子較容易被帶動;在曲線之下方,則砂粒子較不容被移動。初始運動在計算輸砂力學中是一很重要的觀念,因有或然率的不確定性,因此砂粒之初始運動一直是輸砂力學最爭議性的話題,而缺少一致性的結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初始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