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讕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ㄧㄢˊ
  • 部首外筆畫 17
  • 總筆畫 24
  • 漢語拼音 l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n
解釋:
[動]
1.抵賴、不承認。《說文解字.言部》:「讕,抵讕也。」清.段玉裁.注:「今俗語云抵賴也。」《漢書.卷四七.文三王傳.梁懷王劉揖傳》:「王陽病抵讕,置辭驕嫚。」《新唐書.卷九四.張亮傳》:「亮讕辭曰:『囚等畏死見誣耳。』」
2.誣陷。《玉篇.言部》:「讕,誣言相加被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則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讕已。」王福清.注:「讕,誣言相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抵賴、不承認。《說文解字.言部》:「讕,抵讕也。」清.段玉裁.注:「今俗語云抵賴也。」《漢書.卷四七.文三王傳.梁懷王劉揖》:「王陽病抵讕,置辭驕嫚。」《新唐書.卷九四.列傳.張亮》:「亮讕辭曰:『囚等畏死見誣耳。』」

2. 誣陷。《玉篇.言部》:「讕,誣言相加被也。」《字彙.言部》:「讕,詆讕,誣毀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深察名號》:「則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讕已。」清.王福清.注:「讕,誣言相加。」

3. 誣妄、不實的。《新唐書.卷九四.列傳.張亮》:「帝使馬周案之,亮讕辭曰:『囚等畏死,見誣耳。』」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迄至魏晉,作者間出,讕言兼存,璅語必錄。」

4. 逸言。《廣韻.平聲.寒韻》:「讕,逸言。」《漢書.卷三○.藝文志》:「讕言十一篇。」

注音: ㄌ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