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藥物副作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de Effects of Drugs
作者: 張鳳琴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藥物副作用」係使用藥物產生治療以外的其他作用。因為藥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不當地使用藥物常會危害人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危險的副作用。服用藥物通常是為了特定的藥效,但卻沒有一種藥物僅神奇的解決問題而無其他的作用,大部分藥物的作用通常不是只有一種,除了針對病情產生我們想要的某一療效外,對身體其他部位往往也有許多其他的作用,稱為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副作用。
  例如鎮靜劑可作為安眠藥及抗癲癇的藥物,若有人使用鎮靜劑作為抗癲癇藥物,則藥物所產生的嗜睡即為副作用。但如果服用鎮靜劑是為了幫助睡眠,則藥物所引發的抽搐作用即為副作用。藥物副作用通常是令人討厭的,有時更是非常危險的。一般而言,藥物副作用隨著服用劑量的增加而增強,而消除副作用的方法通常只要減少藥物的劑量,另外也可使用他種藥物來對抗副作用,但當然也會帶來新的副作用。例如抗精神病藥物會造成精神病患抽搐的副作用,為了消除抽筋患者就需服用抗膽鹼藥物,但此藥會造成患者口乾及口渴的副作用。
  人體對藥品發生不良反應的分類概述如下:(1)與藥理作用有關反應,例如治療鼻塞或過敏的抗組織胺類藥物,可能會產生思睡的副作用。(2)與個人耐受性程度有關的反應,例如有的人服用抗生素會感覺腸胃不適,而別人服用相同的藥物劑量卻不會有相同的反應發生。(3)與特異體質有關的反應,例如體內缺乏磷化葡萄糖去氧酵素(G6PD),如果服用具有氧化力的藥物,可能會產生溶血性貧血。(4)賦形劑產生的反應,藥品為了做成特殊劑型或為免於受胃酸破壞,甚至是為了矯味著色目的,則有必要添加別的物質,這些物質多為惰性物質,但偶爾可能對人體產生不良作用。此外,藥物間的交互作用,藥物與食物相互影響,使用者的年齡、體重、懷孕等因素,也是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藥物副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