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剴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kǎi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ǎi
解釋:
  1. →剴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ǎi
解釋:
[名]
大鐮刀。《說文解字.刀部》:「剴,大鎌也。」清.段玉裁.注:「謂可切地芟刈也。」
[動]
磨。《說文解字.刀部》:「剴,一曰摩也。」清.段玉裁.注:「刀不利於瓦石上刉之。」
[形]
參見「剴切」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大鐮刀。《說文解字.刀部》:「剴,大鎌也。」清.段玉裁.注:「謂可切地芟刈也。」

2. 磨。《說文解字.刀部》:「剴,……一曰摩也。」清.段玉裁.注:「刀不利,於瓦石上刉之。剴、刉音義皆同也。」

3. 規勸、規諷。《說文解字.刀部》:「剴,……一曰摩也。」清.段玉裁.注:「引伸之爲(為)規諷之義。」《周禮.春官.宗伯》:「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漢.鄭玄.注:「道讀曰導,導者言古以剴今也。」《新唐書.卷九六.列傳.杜如晦》:「監察御史陳師合上〈拔士論〉,謂一人不可總數職,陰剴諷如誨等。」清.李光地〈重修泉州府學記〉:「庶幾援古剴今,其則不遠矣。」

4. 切實、中肯。如:「剴切」。《新唐書.卷一七○.列傳.劉昌裔》:「為環檄李納,剴曉大誼。」明.王世貞〈世經堂集序〉:「公或剴言以繩之正,或婉言以誘之道。」

注音: ㄎㄞ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