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得失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dé sh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é shī
解釋:
  1. 利弊,好處與壞處。
    【例】利弊得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得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é shī
解釋:
1.是非成敗。《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十餘萬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人生寄於太虛之中,其間榮悴悲歡,得失聚散,彼死此生,變形換殼,如夢一場。」
2.利弊、適當和不適當。《漢書.卷八.宣帝紀》:「高材好學,然亦喜游俠,鬥雞走馬,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舉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得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k-sit
又音: tit-si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得罪、冒犯。
  2. [[名] ] 是非成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得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得失得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