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原子能 - 教育百科
ˊ
ˇ
ˊ
  • 漢語拼音 yuán zǐ né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zǐ néng
解釋:
  1. 核結構發生分裂或融合等變化時,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
    【例】原子能可以用來發電,提供人們舒適的現代生活。 △核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原子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zǐ néng
解釋:
核反應所釋出的能量。包含核分裂與核融合二種。所釋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用於發電或其他動力方面的用途上。也稱為「核能」、「核子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原子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tomic Energ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核反應釋出的能量。嚴格說,原子的(atomic)應指與整個原子相關的性質,包括原子核及軌域電子,但卻常與核子混用,如所謂的原子能,其實應該稱作核能(能量是由原子核內核子間的鍵結束縛能釋出)。基本上有三類核能:
  (1)某些物質(如鈾-235或鈽-239)可因中子誘發產生原子核裂開,稱之為核分裂。當重原子分裂成輕原子時,因質量差(mass deficit)的平衡,而轉換成鉅大能量釋出,如現在的核能電廠、核子潛艇及結束二次大戰的鈾、鈽原子彈等。
  (2)核融合恰與核分裂位於結合能(Binding Energy)曲線的兩端(兩端下垂的曲線),為輕原子核融合成重原子,亦可釋出強烈能量(更勝於核分裂),如氫彈、太陽及宇宙繁星的原動力等。
  (3)核蛻變:伴隨蛻變核逸出之粒子動能,除特殊太空、軍事等小型電源外,核子醫學亦用以作診斷、治療(如鈷-60)等。另地心熔岩、地震能源皆屬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原子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