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語資訊取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access
作者: 陳光華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多語資訊取用泛指能夠滿足使用者使用多種語言進行資訊的過濾(filtering)、瀏覽(browsing)、搜尋(searching)的資訊服務。「資訊取用」的範圍比一般認知的「搜尋」廣泛,尚包含上述的過濾與瀏覽。圖書資訊學領域的研究者對於「瀏覽」有廣泛且深入的研究,該詞彙不存在歧異性;但是「過濾」與「搜尋」則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過濾」意指應用使用者的資訊偏好(相對靜態不變),由不斷湧進的資訊中,取得需要的資訊;「搜尋」則是根據使用者的資訊需求(相對動態改變),由文件資料庫,取得需要的資訊。傳統上,對多數人而言,「資訊檢索」指的其實是文件搜尋,但是隨著學術研究的發展,資訊檢索的範疇已經動態地改變而成為詞義最廣的一個詞彙,其代表著一整個研究領域。前述的資訊取用,還有資訊擷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情緒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文件摘要(text summarization)、問題答詢(question answering)、命名實體的標註或辨識(named entity tagging or identification)等等,都包含於「資訊檢索」這個研究領域。多語資訊取用是在資訊取用的基礎上,提供使用者應用不同的語言,在複雜度上,當然較單語資訊取用複雜許多,尚牽涉語言辨識(language identification)與語言翻譯(language translation)的課題,請參閱「多語資訊檢索」辭條與語言相關的說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多語資訊取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