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ˊㄨˋ˙ㄉㄜㄓㄨˇㄍㄢˋㄨㄟˊㄩㄣˋㄙㄨㄥˋㄧㄤˇㄈㄣˋ˙ㄉㄜㄅㄧˋㄐㄧㄥㄍㄨㄢˇㄉㄠˋㄧㄝˇㄕˋㄓㄨˇㄧㄠˋ˙ㄉㄜㄔˊㄑㄧˋㄍㄨㄢㄍㄣㄐㄩˋㄨㄞˋㄒㄧㄥˊㄏㄢˋㄍㄡˋㄗㄠˋㄎㄜˇㄈㄣㄨㄟˊㄘㄠˇㄅㄣˇㄩˇㄇㄨˋㄅㄣˇㄌㄧㄤˇㄌㄟˋㄑㄧㄢˊㄓㄜˇ˙ㄉㄜㄓㄨˇㄍㄢˋㄖㄡˊㄖㄨㄛˋㄕㄥㄓㄤˇㄕˊㄍㄠㄉㄨˋㄐㄧˊㄘㄨㄒㄧˋㄐㄧㄝㄕㄡˋㄒㄧㄢˋㄓˋㄏㄡˋㄓㄜˇ˙ㄉㄜㄓㄨˇㄍㄢˋㄗㄜˊㄘㄨㄓㄨㄤˋㄇㄧㄥˊㄒㄧㄢˇ
  2. ㄨˋㄊㄧˇ˙ㄉㄜㄅㄧㄥˇㄍㄢˋㄖㄨˊ:「ㄧㄣㄐㄧㄥ」。
  3.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ㄒㄧˋㄊㄧㄠˊㄓㄨㄤˋㄨˋㄊㄧ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ㄒㄧㄠˇㄘㄠˇㄕㄨˋㄐㄧㄥ」、「ㄕㄨˋㄐㄧㄥㄅㄞˊㄈㄚ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解釋:
  1. 植物體的主幹,下部和根相連,上部多生有花、葉、果實。能輸送水分和養料到植物的各部分,並有貯存養料和支持枝、葉、花等的作用。一般生在地面上,也有長在地下的。
    【例】樹莖、根莖、地下莖
  2. 形狀像莖的物體。
    【例】陰莖
  3. 量詞。計算細條狀物體的單位。
    【例】數莖白髮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唐.杜甫〈樂遊園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解釋:
[名]
1.植物的營養器官,其上著生葉,具有支持、輸送水分、無機鹽分和養分的功能。外形和構造,可分草本與木本兩類。草本植物的主幹柔弱,生長時高度及粗細均受限制;木本植物的主幹則粗而明顯。
2.器物的柄幹。《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以其臘廣為之莖,圍長倍之。」漢.鄭玄.注:「臘,謂兩刃。莖,在夾中者。」
3.量詞。用於計算細條狀物體的單位詞。如:「小草數莖」。唐.杜甫〈樂遊園歌〉:「數莖白髮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huâi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1. 莖(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