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銀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ㄚˋㄒㄩㄝˊㄩㄢˊㄙㄨˋㄈㄨˊㄏㄠˋㄨㄟˊAgㄨㄟˊㄐㄧㄣㄕㄨˇㄩㄢˊㄙㄨˋㄙㄜˋㄅㄞˊㄓˊㄉㄧˋㄖㄨㄢˇㄈㄨˋㄧㄢˊㄓㄢˇㄒㄧㄥˋㄖㄨㄥˊㄧˋㄔㄨㄢˊㄖㄜˋㄩˇㄉㄠˇㄉㄧㄢˋㄎㄜˇㄍㄨㄥㄓˋㄗㄠˋㄏㄜˊㄐㄧㄣㄘㄢㄐㄩˋㄓㄨㄤㄕˋㄆㄧㄣˇ
  2. ㄅㄞˊㄌㄧㄤˋㄙㄜˋㄅㄞˊㄖㄨˊㄧㄣˊ˙ㄉㄜㄖㄨˊ:「ㄧㄣˊㄈㄚˇ」、「ㄧㄣˊㄅㄞˊㄕˋㄐㄧㄝˋ」。
  3. ㄧㄣˊㄓˋ˙ㄉㄜㄖㄨˊ:「ㄧㄣˊㄆㄞˊ」、「ㄧㄣˊㄨㄢˇ」、「ㄧㄣˊㄑㄧˋ」。
  4. ㄐㄧㄣㄑㄧㄢˊㄏㄨㄛˋㄅㄧˋㄖㄨˊ:「ㄧㄣˊㄌㄧㄤˇ」。
  5. ㄧㄣˊㄏㄤˊㄅㄢˋㄌㄧˇㄘㄨㄣˊㄎㄨㄢˇㄈㄤˋㄎㄨㄢˇㄏㄨㄟˋㄉㄨㄟˋㄉㄥˇㄧㄝˋㄨˋ˙ㄉㄜㄐㄧㄣㄖㄨㄥˊㄐㄧㄍㄡˋㄖㄨˊ:「ㄊㄞˊㄨㄢㄧㄣˊㄏㄤˊ」、「ㄏㄨㄚㄑㄧˊㄧㄣˊㄏㄤˊ」、「ㄉㄧˋㄧㄣˊㄏ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n
解釋:
  1. 化學元素。符號為Ag。金屬元素之一。白色,光澤甚美,質軟,富延展性,易傳熱及導電。產量稀少,自古即被視為貴重金屬。可供合金、製造貨幣、餐具及裝飾品之用。
    【例】白銀
  2. 金錢、貨幣。
    【例】銀兩、銀貨兩訖
  3. 白亮的、色白如銀的。
    【例】銀髮、銀幕
  4. 銀製的、含銀質的。
    【例】銀箸、銀器
  5. 與貨幣有關的。
    【例】銀行、銀根
  6.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n
解釋:
[名]
1.(silver,Ag)化學元素。原子序47。金屬元素之一。白色,光澤甚美,質軟,富延展性,易傳熱及導電。可供合金、製造貨幣、餐具及裝飾品之用。
2.金錢、貨幣。如:「賀銀」。《宋史.卷四二一.列傳.包恢》:「恢歷仕所至,……課盆鹽,理銀欠,政聲赫然。」
3.姓。如明代有銀鏡。
[形]
1.白亮的、色白如銀的。如:「銀髮」。南朝梁.簡文帝〈元圃園講頌.序〉:「朱堂玉砌,碧水銀沙。」
2.銀製的、含銀質的。如:「銀牌」、「銀箸」、「銀器」。《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甘寧》:「寧先以銀碗酌酒,自飲兩碗,乃酌與其都督。」
3.與貨幣有關的。如:「銀行」、「銀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în/gû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金屬名稱,具有白色的金屬光澤。曾為貨幣材料的一種,現在多製作為用具、飾品。
  2. [[名] ] 泛稱具有白色光澤的金屬、物品、顏色等。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