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外家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wài jiā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ài jiā
解釋:
1.女子結婚後,稱其父母家為外家。《晉書.卷四一.列傳.魏舒》:「少孤,為外家甯氏所養。」金.劉瞻〈春郊〉詩:「寒食歸寧紅袖女,外家紙上看蠶生。」
2.舊時稱妻室以外的妾婦。也稱為「外宅」。
3.外戚。《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漢書.卷一○.成帝紀》:「然湛于酒色,趙氏亂內,外家擅朝,言之可為於邑。」
4.一種拳法,源於少林拳。《稱謂錄.卷二九.拳.內家外家》引《小知錄》:「拳勇有內外家之稱。外家起於少林,以搏人為主,人亦得而乘之。」《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少林拳是姚廣孝姚少師留下的,叫作外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外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相似詞: 【內親】【妹家】
對應華語: 娘家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外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uā-ke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娘家。女子出嫁後,稱自己父母的家。
同義詞: 後頭、後頭厝、外家厝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外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外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