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者外加策略 - 教育百科
實 | |
驗 | |
者 | |
外 | |
加 | |
策 | |
略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xperimenter lmposed Strategy |
作者: | 張景媛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學習策略的研究中,傅來福(J.H. Flavell)一九七一年首先提出後設記憶(metamemory)一詞。認為個人知覺到自己記憶容量及處理情形的能力就是一個人的後設記憶能力。在運用學習策略促進學習效果的活動中,包括主動的複誦學習材料;重新組織材料使成為有意義的訊息;以及產生視覺印象把學習材料加以精緻化等。當學習材料是屬於配對的材料時,學習者可以使用精緻化策略來形成心像以幫助記憶。李文(J.R. Levin)一九七六年指出:在精緻化策略中,如果是由實驗者設計,提供學習者某個心像,並要求學習者使用此種策略來記憶配對的學習材料時,其學習效果與由學習者自己設計心像的效果不同。如果學習者的年紀較小,自己無法設計策略時,由實驗者設計適合他們學習的策略來幫助他們學習時,學習效果較佳;如果學習者年紀較大,自己有能力設計策略時,實驗者應讓學習者自行設計策略,因為個人自己較能設計出符合自己學習的策略來。舉例來說,四川省的省會是成都,將「四川-成都」聯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名稱,即「川(端康)成」一詞,對某些人來說是很好的策略,但是對某些學習者來說,「川端康成」卻可能不具任何意義。因此,這種由實驗者設計好的心像稱為「實驗者外加心像」,學習效果視情況而定。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驗者外加策略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