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記憶容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 yì róng liàng
解釋:
電腦記憶體的大小。通常以千位元組(KB)或百萬位元組(MB)為單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記憶容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mory Capacity
作者: 蔡長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記憶容量的意義是在任何時間內,記憶系統所能夠承載的訊息量的多少(D. V. Howard, 1983),以下為三種記憶系統的容量說明。
  感覺記憶,有時也稱為感覺登錄器(sensory register),其容量是大的。
  短期記憶的容量則相當有限,由許多地方可看得出來。米勒(Miller, 1956)從記憶廣度(memory span)的工作中提出「神奇的七,加、減二」個意元(chunks)的說法。此工作要個體依正確次序回憶一系列的項目。記憶廣度是一個人可以回憶出的最長序列。結果發現最容易回憶的項目為七個。我們有時記憶的是七個數字、七個字,但有時我們也記憶好幾個片語或句子。若把句子換成字,不是超過七的數目?所以,米勒的意思是我們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但是以煮元計。一個意元是一個明顯的訊息,可以是字母、單字、甚或片語、句子。例TOTHEPARK,對初學英文字母者來說,是九個字母,亦即九個意元;但是對已會英文者,即將之視為TO THE PARK,三個意元。所以,雖然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大約是五到九個意元,但意元不是根據資料本身客觀的特徵來計算,而是根據個人的主觀意元來計算,因此個人若能運用恰當的意元集組(chunking),將小意元依某種關係組合成大意元,那麼短期記憶的容量還是有相當的彈性。
  米勒認為,數字「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目字;一個星期有七天或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地球上有七大洲,陽光有七色,人有七竅與七情,音樂有七聲。反過來看,人之所有喜歡用七來描述自然界的事物與人類自身的事情,也許只不過是反應其有限的記憶能力或容量罷了;車牌的號碼與電話的號碼都設計為七個數目,也有便於記憶、遷就容量的理由。所有的事情與事物都用七來描述其數量,確實有其方便記憶的地方。但是布羅本(D. Broadbent, 1975)認為人真正能記憶的項目沒有那麼多,大約只有三個。短期記憶的容量雖然有限,但是個可以透過兩種方式來增進儲存量,以便讓較多的訊息能進入長期記憶中,這兩種方式一為上述所提過的意元集組(chunking),另一為複誦(rehearsal)。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對教育者的教學有重要意義。
  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容量顯著的差異一直被認為是推論兩個不同儲存獨立的基礎。相對容量有限的短期記憶,就某方面而言,長期記憶的容量可以說是無限的,至少,目前為止,沒有人的長期記憶是不夠用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記憶容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