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鐵人三項 - 教育百科
ˇ
ˊ
ˋ
  • 漢語拼音 tiě rén sān xi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ě rén sān xiàng
解釋:
一種體育競賽項目。西元一九七四年發源於美國。參加者必需先游泳一點五公里,再騎自行車四十公里,再競跑馬拉松十公里,以所花時間短者為優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鐵人三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ronman Triathlon
作者: 林玉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鐵人三項是結合跑步、游泳和自由車的運動,參與比賽的選手,須具有驚人的毅力、耐力和體力,是一項對自我極限挑戰的運動。鐵人三項起源於美國聖地牙哥,現在成為世界各地的選手們挑戰自我極限的運動項目。
  鐵人三項的比賽包括長距離跑步、游泳和自由車三個項目。比賽中,選手所需完成的距離,目前尚未有一定的規定,以目前世界最大型的鐵人三項比賽,在美國夏威夷所舉辦的世界杯鐵人三項錦標賽為例,其各項的距離為游泳四公里、騎自由車一八○公里和路跑四十三公里;進行的順序為游泳、騎車,最後是路跑。在不同項目的銜接時,選手們不能中斷,他們必須持續完成所有項目和距離。因每一個項目皆非常不容易,再加上三項結合,所以能完成全程者皆可說是名符其實的「鐵人」。
  臺灣也在民國八十一年(1992)引進鐵人三項的比賽,但比賽規模較小,各項的距離為游泳一‧五公里,自由車四十公里及路跑十公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鐵人三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