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競賽季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etition Season
作者: 張宏亮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競賽季節是指運動訓練及比賽的分期而言,也就是說,把運動的整個過程分為訓練期、比賽期和休息期三個階段。
  畫分競賽季節,主要是讓運動選手有預期的目標,在競賽季節而能接受完整的訓練,而在競賽期能在選手身心、技能最佳的情況下比賽,最後於比賽完後能讓選手有一段休息期,以調整身心。
  為使比賽成績達到最好,整個訓練計畫必須配合選手的生理、心理、技術及氣候和國際大型比賽日期,來擬定年度的訓練計畫。
  競賽季節分三個階段:亦即季節前期(Pre-season)競賽期(In-season)及季節後期(Off-season)。各運動項目的競賽季節,因其運動的特性及國際比賽日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比賽季節。三個階段的訓練重點如下:
  1.季節前期:又稱準備期(Period of Preparation),本期訓練的重點主要以該運動的基本運動能力為主,包括基本體能、專項體能及缺點的矯正。
  2.競賽期:又稱發展期(Period of Development),本階段的訓練重點著重於技術本身、戰術戰略的應用及團隊默契的培養,一切訓練配合大型比賽,在大型比賽前安排一些小比賽以吸收比賽經驗,到最後大型比賽,使選手之技術、身心達到顛峰狀態,以爭取最佳成績。
  3.季節後期:又稱恢復期(Period of Recovery),運動選手經過長期的訓練及比賽後,身心處於疲憊狀態,有些選手受到運動傷害,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以便放鬆心情。季節後期通常約有二個月的時間,但此時期並不是完全的休息,而是讓運動選手從事其他項目的休閒活動,例如排球選手,利用此時期去游泳、爬山等,暫時離開排球運動,藉以調整一下緊張的心情。
  競賽季節的競賽型態有三種:在年度比賽季節中只有出現一次高峰者,稱為單峰式的競賽季節;而年度計畫中出現二次比賽高峰者,稱為雙峰式的競賽季節;如為了配合慶典、國際比賽等,在年度計畫中出現多次比賽高峰者,稱為多峰式的比賽季節。理想的競賽季節畫分應以單峰式較佳,可使運動選手在一年的訓練中,在最重要的比賽達到成績的高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競賽季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