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安慰效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lacebo Effect
作者: 張子超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研究設計方法中,實驗研究法的設計目的主要是探究獨立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因果關係,其作法是操縱獨立變項,然後檢討其對依變項的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會把受試對象區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再依不同組別施以不同的實驗處理,然後藉由操縱獨立變項來觀察依變項所受到的影響,以探究其因果關係。但經常因為受試者對研究設計所獲得的訊息,會自然產生的一些補償性作用,或一種心理安慰作用,而影響到實驗的結果。
  因為受試者對所參與的實驗,獲知一些訊息,而產生有利於實驗組但卻與實驗處理因素無關的正面傾向,這種現象就是「安慰效應」。安慰效應在醫學研究上常常發生,根據醫藥專業相關的研究指出,接受藥物處理的病人,不論藥物的真正功效如何,常有著覺得成效較好或顯現出較有效的傾向。因此在藥物處理的實驗過程中,常常提供一些沒有作用的替代物給控制組,以抵銷藥物處理所發生的心理效應。這些替代物或稱寬心藥與實驗處理所使用的真正藥物不同,而且實驗組與控制組均不知他們正在接受的處理是真正的藥物或寬心藥,其目的在於使受試者以為所正在接受的實驗處理完全相同,避免影響他們的行為。在教育研究上亦可對控制組實施「寬心藥」處理,以減低安慰效應的影響,使實驗與控制二組受試者在心理上覺得條件相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安慰效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