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白陸寄居蟹 - 教育百科
灰 | |
白 | |
陸 | |
寄 | |
居 | |
蟹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灰白陸寄居蟹Coenobita rugosus俗稱「夜捕」,英文名為Tawny hermit crab。眼呈四角形。螯腳左右形狀不同,左螯非常大於右螯。左螯腳掌部背面類似四角形,左螯腳掌部及兩螯腳腕節背面具一縱列黑色的長條,長節末端另外具有一環青黑色的環帶。平近背面內緣處斜生一列約7齒的發音器。左第三胸足前兩節的外側面及背面均扁平, 而且顏色通常比身體其他部分淺色。棲身於海岸林,矮峭壁洞穴及海濱石塊區。灰白陸寄居蟹幼時體色多變(白色個體也有發現),較難判斷。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地區:非洲東部,菲律賓,中國大陸,臺灣,琉球群島,玻里尼西亞Tuamotu島。臺灣分布於臺灣本島與各離島海岸。 |
|
知識 1: 不詳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灰白陸寄居蟹 |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紀錄類別: | 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陸寄居蟹科 |
拉丁種小名: | rugosus |
拉丁屬名: | Coenobita |
中文綱名: | 軟甲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目名: | Decapoda |
拉丁科名: | Coenobitidae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節肢動物類 |
分布深度: | 0~1m 潮間帶及潮池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非洲東部 |
台灣分布地點: | 臺灣本島 |
中文亞目名: | 十足目 |
中文目名: | 十足目 |
拉丁目名: | Decapoda |
拉丁綱名: | Malacostrac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灰白陸寄居蟹 |
英文名: | Coenobita rugosus |
描述: 是台灣最為常見的陸寄居蟹。此種類的主要辨別特徵在於左邊的大螯表面有一明顯的縱脊,靠近內側處有一撮短毛,且大螯表面也具有小瘤突所形成明顯的發聲器,雄性個體在第五節步足靠近身體的基節處有一雄性管的構造。體色豐富多變,有乳白色、藍紫色、灰藍至深藍色,以及磚紅色等,是三種臺灣產陸寄居蟹屬中體色最多樣的種類。 |
|
分布: 分佈範圍從非洲東部、馬達加斯加島和賽席爾群島到太平洋上的土亞摩突群島,包含日本沖繩島及台灣。 |
|
作者: | 海大海生所甲殼類實驗室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