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資效果 - 教育百科
年 | |
資 | |
效 | |
果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eniority Effects |
作者: | 陳麗珠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年資效果主要存在於一既定企業或機構,與年紀效果(agee effects)之意義相同,但前者的適用性更廣。在研究個人行為(態度意見、行為、機會、職業和所得)上,年資效果通常不會單獨存在,而是與族群效果(cohort effects)及期間效果(period effects)相互作用。經濟學家有時會使用不同的名詞,端視研究的問題或分析模式而定,如時間有時會取代期間,經驗有時會取代年資。從一九七○年開始,一些研究企圖區別族群、期間及年資效果,而這些區別程序的效度則備受爭議。帕墨爾(E. Palmore)在一九七八年以簡單圖形來說明三者的關係,首先將族群分成年輕人及老年人兩組,時間則分成較早進入及較晚進入兩者,結果得到三個關係:(1)就年輕族群而言,較早及較晚進入的差異包括年資及期間效果;(2)就較早進入者而言,年紀的差異包括年資及族群效果;(3)時間落後差異(time-lag difference),年輕族群年紀大了變成年老族群才進入,包括了族群及期間效果。帕爾摩同時指出,若已知任何兩個差異關係,則第三個差異即已隱然決定,但三個個別效果則不然。只有使用所有三個差異觀察值,且令至少一個效果為零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去確定三個效果。這在他重新分析早先的一個政治態度研究,並去除年資效果時得到證實。然而年資效果在進行教育相關問題的研究時,是非常重要的,但通常很難將族群及期間效果分離出來。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年資效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