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àng guó |
解釋:
1.舊時,南方吳、楚諸國對中原諸侯國的稱呼。《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荐食上國。」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國,與晉爭長。」 2.外藩對朝廷或附庸國對宗主國的稱呼。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元史.卷二○九.外夷列傳二.安南》:「乞念臣自降附上國,十有餘年,雖奉三年一貢,然迭遣使臣,疲於往來,未嘗一日休息。」 3.京師。《資治通鑑.卷二二六.唐紀四二.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紅樓夢》第四回:「薛蟠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其實則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4.國都的西邊。因位上游而得名。《左傳.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於宗丘,且撫其民。」晉.杜預.注:「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上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