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偽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ㄚˇㄖㄨˊ:「ㄨㄟˋㄓㄨㄤ」、「ㄨㄟˋㄔㄠ」、「ㄨㄟˋㄗㄠˋㄨㄣˊㄕㄨ」。
  2. ㄅㄨˋㄏㄜˊㄈㄚˇ˙ㄉㄜㄖㄨˊ:「ㄨㄟˋㄓㄥˋㄑㄩㄢˊ」、「ㄨㄟˋㄓㄥˋㄈㄨˇ」、「ㄨㄟˋ滿ㄇㄢˇㄓㄡㄍ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i
解釋:
  1. 虛假、作假。
    【例】偽鈔、偽證、偽裝
  2. 竊據的、不合法的。
    【例】偽政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i
解釋:
[動]
人為。《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漢.王充《論衡.明雩》:「天至賢矣,時未當雨,偽請求之,故妄下其雨,人君聽請之類也。」
[副]
假裝。《隋書.卷七○.李密傳》:「密知化及糧且盡,因偽與和,以敝其眾。」
[形]
1.假的。如:「偽鈔」、「偽證」。
2.竊據的、不合法的。如:「偽政權」。《文選.李密.陳情表》:「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唐.皮日休〈題後魏釋老志〉:「則收之為是,媚於偽齊之君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carana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u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假裝。《說文解字.人部》:「偽,詐也。」清.段玉裁.注:「詐者欺也。」《隋書.卷七○.列傳.李密》:「密知化及糧且盡,因偽與和,以敝其眾。」

2.假的。如:「偽鈔」、「偽證」。《廣韻.去聲.寘韻》:「偽,假也。」《字彙.人部》:「偽,非真也。」《漢書.卷八.宣帝紀》:「御史察計簿,疑非實者,按之,使真偽毋相亂。」宋.無名氏《宋季三朝政要.卷一.理宗.寶慶二年》:「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偽君子。」宋.馬子嚴〈浪淘沙.嬌額尚塗黃〉詞:「無奈世間真若偽,賴有幽香。」

3.竊據的、不合法的。如:「偽政權」。《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國世家.南漢》:「恥事偽國,常怏怏思歸。」晉.李密〈陳情表〉:「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唐.皮日休〈題後魏釋老志〉:「則收之為是,媚於偽齊之君耶。」

4.人為。《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漢.王充《論衡.明雩》:「天至賢矣,時未當雨,偽請求之,故妄下其雨,人君聽請之類也。」

注音: 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