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心理學 - 教育百科
健 | |
康 | |
心 | |
理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ealth Psychology |
作者: | 丁志音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健康心理學簡單的說便是將心理學的理論與知識應用於對健康與疾病的探討上。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健康部門對健康心理學作如下的界定:健康心理學是指心理學對促進及維護健康、預防及治療疾病、尋找一些與健康、疾病或功能失常有關之病因及診斷因素,及改善健康照護體系和制定衛生政策所做教育性、科學性以及專業性的貢獻。就此觀點而言,健康心理學涉及心理學中每一分支,並關懷與健康有關的任何議題。 健康心理學之範疇與歷史發展,與下列三個領域有極密切的關係:行為醫學(behavioral medicine)、行為衛生(behavioral health)及身心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雖然心理學家早在二十世紀初葉便已對健康之議題產生興趣,但美國心理學會直至一九七八年才正式將健康心理學列為正式的部門。長久以來,心理學者在這方面的努力一直朝著三個方向進行:(1)研究健康體系中各行為之心理層面;(2)將心理學的觀念及知識應用於解決健康體系中的問題;(3)提供健康照護體系中非心理學專業人員有關心理學的訓練。而近十多年來,由於「健康促進」運動之興起,個人行為在疾病的發生、持續及治療時所負的任務,極端受到重視,無疑地為這個領域的快速發展帶來契機。 健康心理學涵蓋以下的中心議題:(1)從壓力(stress)及因應(coping)的觀點出發;(2)強調人類的正向適應能力;(3)同時考慮對人類行為之理性及非理性的假設及模式;(4)重視適切的溝通在醫病互動中的任務;(5)正視心理歷程的複雜性。這些年來,健康心理學的最大貢獻在於對健康行為的了解以及尋找健康與疾病的一些決定因素。其具體的成就乃在於提供一些理論性及概念性的架構以闡釋:(1)健康行為的發生與否;(2)壓力對疾病與疾病行為的影響;(3)人們對其自身的健康與疾病所顯現的特有表徵;(4)影響個人因應疾病及適應疾病的決定因素。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健康心理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