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稀少性地租 ,稀少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arcity Ren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就生產因素的報酬而言,地租應是指支付給土地的報酬,且由於土地這項生產因素具稀少性與不可再生的特性,已有稀少性地租之名,簡稱稀少租。
  在經濟學中所稱的地租或經濟地租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如根據J. Robinson與K.E. Boulding的看法,認為地租是生產因素的超額報酬部份,也就是生產者剩餘的部份;而A. Marshall則認為廠商的固定投入(土地機器設備等)一旦決定後,其最低供給價格為零,因此當產品價格升至相當程度,銷貨所得除能概括直接成本(原料與勞力等)外,尚有剩餘作為固定投入的報酬時,該報酬即所謂的準地租(Quasirent);此外,D. Ricardo所提出差額地租說,又稱李嘉圖租,認為土地的肥沃度與耕作的集約度不同,在土地稀少性與報酬遞減法則下,土地生產力有等級上的差異產生,故地租亦不同。
  除稱稀少租外,地租因常是由地主與使用人協商成立,故又有契約地租(contractrent)之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稀少性地租 ,稀少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