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與產出分析 - 教育百科
投 | |
入 | |
與 | |
產 | |
出 | |
分 | |
析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put-Output Analysis |
作者: | 陳麗珠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投入與產出分析是經濟學的工具,用以研究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單位產品所應使用必要投入數量。若將投入與產出分析用於教育研究,稱為教育生產函數研究,或稱為成本效益研究。它主要是研究教育過程中各項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通常要藉助統計技術以區分各種不同的投入效果,並估計其關係大小與顯著性。以小學為例,教師、幼稚園畢業生、書本為投入,而產出就是一批準備進入中學的學生,若一個老師教二十五個學生,則師生比為1:25。由於統計方式的使用,因此所探討的產出或學習效果亦限於能夠量化與衡量的項目。 投入與產出分析方法論上最大的缺點,在於它只是教育生產過程的簡化說明,沒有辦法完全掌握投入或產出項目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投入項目之間可能會有替代性(例如,多聘一位專科教師抑或購置一套電腦輔助教學設備),而且,可替代的項目又牽涉到不同的成本。若投入具替代性,即投入之間的比率可能因此改變,而非原先假定的投入組合,就容易造成估算的誤差。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投入與產出分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