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侏儒抹香鯨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侏儒抹香鯨是一種不顯眼的動物,通常遠離岸邊生活。也是鯨中體形最小者,甚至比某些海豚還小。方型的頭部及謹慎緩慢的動作,可與外表相似的瓶鼻海豚區分。擱淺時,侏儒抹香鯨呈現類似鯊魚的外觀:下顎位置低,眼睛後方有乳白色弧型假鰓;上顎牙齒已退化。別名:歐文氏小抹香鯨。
知識 1:
肉食性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侏儒抹香鯨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鯨豚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小抹香鯨
棲所環境: 沿岸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simus
拉丁屬名: Kogia
中文綱名: 哺乳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KOGI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鯨豚
分布深度: 300m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北半球熱帶
中文目名: 鯨目
拉丁目名: CETACEA
牙齒數目: 少(10~50顆)
拉丁綱名: MAMMALI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侏儒抹香鯨
英文名: Kogia sima
描述:
體長2.1-2.7m;出生時約1m。體重最重為210kg,出生體重資料不詳。 外型上有許多點都與小抹香鯨相似;侏儒抹香鯨的背鰭比例大而成鐮刀型,位於身體中央, 會捕食魟魚、蝦、蟹、和魚,據胃的內容物分析發現底棲性魚類與蝦蟹,可推測能下潛至海床上捕食, 而其下顎的構造似乎有利於此種捕食方式。
分布:
分布於全球熱帶與溫帶水域,依胃內容物研究推測棲息於沿岸海域。
作者: 楊瑋誠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warf Sperm Whal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Kogia simus (Owen, 1866)
形態:
出生時體長約1公尺,體長2.2公尺性成熟,成體可達2.7公尺。外形與小抹香鯨非常相似,但體形稍小,頭方形末端微尖,噴氣孔稍微偏左,背黑腹白至粉紅色,頭側有白色弧型擬鰓裂紋。背鰭鐮刀形,尖端向後彎,位於中背。上頜齒退化,至多3對,下領齒7~12對,牙齒向內彎曲。
分布:
限於溫帶及熱帶海域,主要是深水品種,經常出現在大陸棚邊緣(比小抹香鯨更靠近岸邊)。
生態習性:
通常出現的群頭數少,不到10隻。個性羞怯,不活躍,不近船,受驚嚇時會排鏽色糞便欺敵並潛逃,故有些地區的漁民又稱他們為「吐血鯃」。食物主要是魷魚,能潛入300公尺以上深海覓食,侏儒抹香鯨是不太顯眼的動物,通常遠離岸邊生活。出現時緩慢而從容地浮升至海面,不像其他多數的小型鯨會在海面上向前翻滾。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鯨目(Order Cetacea)
亞目:
齒鯨亞目(Suborder Odontoceti)
科:
小抹香鯨科(Family Kogi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侏儒抹香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