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料提供測試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ocument Delivery Test
作者: 莊道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料提供測試法是以一批假定的書目來核對圖書館的館藏,分析圖書館能提供資料的比例,以及提供這些資料所需花費時間的一種館藏評鑑工作。用來核對館藏的模擬書目是假定讀者的需求編輯而成。因此,此種評鑑法是屬於一種模擬的評鑑測試。
  資料提供測試法所需要的模擬書目樣本約為300種,模擬的書目資料來源有以下幾種:
  (一)由圖書館排架目錄中抽樣,但只能顯示讀者資訊需求是館藏的範圍。
  (二)從圖書出版目錄或標準書目中選出樣本。
  (三)由能反應讀者與趣的刊物或圖書引用文獻選擇樣本。
  (四)從新書出版目錄中挑選,以評鑑圖書館提供新穎資料的程度。
  (五)由線上資料庫中檢索出樣本,可以評鑑當讀者使用資料庫查詢資料後,圖書館提供資料的能力。
  資料提供測試法有以下的優缺點:
  (一)優點方面:
1.客觀的評鑑圖書館館藏滿足讀者需求的能力。2.相同的書目,可以用來評鑑不同圖書館資料提供的能力。3.此法不受到調查時間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以不同的書目重覆多次的實施。(二)缺點方面:
1.不容易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書目。2.因由館員來核對館藏,無法真正反應讀者查尋館藏時所遭遇的困難。3.此法必須重覆實行數次或與其他相類似的圖書館比較,才能使評鑑結果有意義。4.模擬的書目因是抽樣取得,每個書目之間往往沒有特定的關聯,有時不足以代表讀者真正的資訊需求。理論上,館藏量的大小與資料提供能力有密切的關係。館藏量越大,讀者相對獲取所需資料的比率也越高。但讀者在查詢到所需資料的訊息後,更關切的是獲取資料所需的時間。因此在從事資料提供測試時,也應該要注意圖書館提供資料所花費的平均時間。一個能以較短時間或管道獲得資料的圖書館顯然比一個要花費較長時間的圖書館,其資料提供能力較好。因此,圖書館資料提供測試除了反應館藏資料提供能力外,也反應出圖書館透過館外各種管道獲取資料的能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料提供測試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