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攖寧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yīng ní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g níng
解釋:
心境平和,不為外境所動。《莊子.大宗師》:「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攖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攖寧」是拂亂而定的意思。攖是煩擾,寧是沉靜,攖寧的意思是說即使內有物我生死之見,外有將迎成毀之機,多種擾亂紛沓而至,仍能保持心境寧和,不為所動。「攖寧」一詞見於〔莊子‧大宗師篇〕:「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意思是說大化流行,萬物雖有生滅,造物卻沒有生死。殺生與生生者都是自然之道,一面送無量之死,一面迎無窮之生。萬物於自然之中成毀變化,自然卻私毫不為所動。得道者效法自然精神,也能置身紛亂交爭互觸之地,而心境寧和,受到擾亂仍不為所動,就是所謂的攖寧。
  〔大宗師篇〕認為想要達到攖寧境界,必須透過一連串的心靈涵養工夫:先要能守道,然後能外天下(忘卻身外之物)、外物(忘卻人事)、外生(忘卻自我)、朝徹(心靈如平旦般澄澈)、見獨(領悟絕對無待的實相)、無古今(超越時間觀念);終於能體會宇宙萬物原本一體,死生只是個體變化的不同形式,就整體自然生命而言,並沒有死生問題。能體會這些道理,縱然環繞在這些現象中,也不為所動,便是攖寧的境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攖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