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昏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ㄖˋ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hū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ㄞˋㄧㄤˊㄒㄧㄚˋㄕㄢㄏㄡˋㄊㄧㄢㄙㄜˋㄨㄟˋㄢˋㄕˊㄖㄨˊ:「ㄏㄨㄤˊㄏㄨㄣ」、「ㄔㄣˊㄏㄨㄣㄉㄧㄥˋㄒㄧㄥˇ」。
  2. ㄍㄨㄤㄒㄧㄢˋㄢˋㄖㄨˊ:「ㄏㄨㄣㄢˋ」、「ㄏㄨㄣㄊㄧㄢㄏㄟㄉㄧˋ」。
  3. ㄕㄣˊㄓˋㄅㄨˋㄑㄧㄥㄖㄨˊ:「ㄏㄨㄣㄔㄣˊㄔㄣˊ」、「ㄏㄨㄣㄊㄡˊㄏㄨㄣㄋㄠˇ」。
  4. ㄑㄩˋㄐㄩㄝˊㄖㄨˊ:「ㄏㄨㄣㄉㄠˇ」、「ㄏㄨㄣㄇㄧˊ」、「ㄏㄨㄣㄕㄨㄟˋ」。
  5. ㄏㄨˊㄊㄨˊㄅㄨˋㄇㄧㄥˊㄕˋㄌㄧˇㄖㄨˊ:「ㄏㄨㄣㄩ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ūn
解釋:
  1. 傍晚、日暮的時候。
    【例】黃昏、晨昏定省
  2. 暗、光線不明。
    【例】昏暗、昏黃
  3. 不明、不清楚。
    【例】老眼昏花
  4. 神志不清。
    【例】頭昏、昏頭昏腦
  5. 喪失知覺。
    【例】昏迷、昏厥
  6. 不明事理的。
    【例】昏聵、昏君、昏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ūn
解釋:
[名]
1.傍晚,日暮的時候。如:「黃昏」、「晨昏定省」。《左傳.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爭,至於昏。」
2.婚姻。通「婚」。《新唐書.卷二一五.突厥傳上》:「是時突厥再上書求昏,帝未報。」
[形]
1.暗,光線不明。如:「昏暗」、「昏黃」。《文選.左思.吳都賦》:「揮袖風飄,而紅塵晝昏。」《紅樓夢》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2.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韓愈〈與崔群書〉:「目視昏花,尋常閒便不分人顏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齣:「我老眼雖昏,早已看真了。」
3.神志不清的。如:「頭昏」、「昏頭昏腦」。《書經.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終日勸于帝之迪。」
4.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
[動]
1.喪失知覺。如:「昏迷」、「昏厥」。《聊齋志異.卷一.鬼哭》:「先是,閽人王姓者,疾篤,昏不知人者數日矣。」
2.迷惑。《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昏於小利,惑於嗜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昏厥、暈倒。
音讀: h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音讀: hu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