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綠繡眼(暗綠繡眼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Japanese White-ey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Zosterops japoonica
形態:
體長11公分,雌雄相似。喙黑色,腳鉛灰色。身體背部草綠色,頭及尾上覆羽略偏黃色。眼先及眼下方黑色,眼周圍有白圈。翼及尾羽綠褐色,羽緣草綠色,喉部及上胸淡黃色,下胸及脅灰白色,腹部白色。在蘭嶼的亞種稱為巴丹綠繡眼,喙較粗,腹部顏色較黃。
分布:
共9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包括台灣、中國、日本及中南半島。本種部分族群為候鳥。
生態習性:
棲息於平地至海拔2,800公尺的山地闊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很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在原始闊葉林中較少見。繁殖期外均成大群或小群活動,像歐洲的山雀一樣在樹林中一棵樹接著一棵樹移動。以昆蟲、蜘蛛、花蜜、漿果為食。有時為果園帶來災害,因此被認為是害鳥,不過一般而言,綠繡眼清除蟲害的貢獻遠大於對水果造成的損害。叫聲為尖細“唧依-唧依-”,繁殖期雄鳥的鳴唱聲音長而婉轉,常常於清晨時分站在高處大聲鳴唱。繁殖期4~6月。築巢於離地2~4公尺高的樹林或是竹林內,以芒草穗、草莖以及乾葉為材料,構築精緻的酒杯狀鳥巢,每窩平均產卵2~3枚,卵白色。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繡眼鳥科(Family Zosterop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綠繡眼(暗綠繡眼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