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杜樂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ouro-Douro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亦稱Duro-Duro或Ballu Tondu。是薩丁尼亞島的舞蹈,舞名《Douro-Douro》為模倣手掌拍擊小手鼓之聲而成。此舞在婚宴時跳,或聖艾菲西歐節慶(the Day of St. Efisio)時也會表演。此舞為環狀鏈舞,男女舞者間隔形成一圓圈,以手或手指相連接。舞者隨歌者之樂音緩緩起舞,或進或退。配「杜樂舞」的歌曲稱作「伯洛伯波依」(Boroboboi),歌者以低沉之音吟唱,如風笛低音之嗡嗡聲。樂器伴奏者約四、五人,坐或站在圓圈中央,演奏小手鼓及薩丁尼亞牧人喜用之三重管的古老樂器laudeddas。目前,伴奏樂器已做一些改變,不再使用太古老的樂器。此舞開始為2/4拍子,漸漸進行成為6/8拍子。圓圈隊形以左兩步、右一步,呈波浪狀的動作緩緩移動著。女舞者舞蹈時眼神下注。此舞蹈可延續數小時,由平緩漸趨歡愉狀。舞蹈服裝方面,男舞者大都穿著黑白兩色;女舞者則華麗地穿著大紅雙層裙,裙上以白絲線繡著美麗的花樣,配著黑白緊身衣,並罩上細緻的白面紗。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杜樂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