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取向的科學教學(美國) - 教育百科
基 | |
礎 | |
取 | |
向 | |
的 | |
科 | |
學 | |
教 | |
學 | |
( | |
美 | |
國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oundational Approach in Science Teaching, FAST (USA) |
作者: | 連啟瑞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基礎取向的科學教學」係一科際整合型之環境科學課程,此課程以人和環境互動為中心,而引入各種有關物質科學、生物科學、地球科學之基本概念與探究方法。 此課程乃由美國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之課程研究與發展小組,從一九六七年開始發展。此計畫之推動起因於由相關之調查發現,在小學階段廣泛接受以整體過程技能取向科學課程之學生在高中階段需接受各科學科中心之科學課程時,面臨到調適的困難,基礎取向的科學教學之發展即在希望以一個介於兩取向之間之科學課程以連接小學與高中科學教育,順利引導學生由小學到高中的科學學習形態。此課程整體而言在減輕記憶性之學習、鼓勵質疑與客觀批判,而發展學生未來進一步探究科學所需之基本習慣、知識、能力、價值觀與態度。 「基礎取向的科學教學」之教學時間,大部分皆由學生進行實地或實驗室的探究活動,此課程為評估實施成效亦編有評量工具。 此課程在開始研發之後三年,從一九七○年至一九七四年開始初度測試,數年間幾乎所有的夏威夷(Hawaii)之學校皆採用此教材。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此基礎取向的科學教學對提高學生之學習成就、興趣與認知有相當的成效。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基礎取向的科學教學(美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