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技學與社會運動(美國) - 教育百科
科 | |
學 | |
、 | |
技 | |
學 | |
與 | |
社 | |
會 | |
運 | |
動 | |
( | |
美 | |
國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Movement (USA), S/T/S Movement |
作者: | 林陳涌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科學、技學與社會運動強調近代社會中科學、技學與社會的密切關係,因此科學教育的實施應以與科學及技學有關的社會議題為中心主軸,以培養現代民主社會中具有科學素養的公民。 這個運動批判傳統課程太過於侷限在各科學學科的專業知識與科學過程技能兩者本身,認為了解科學、技學與社會關係的價值絕不亞於前面兩者。科學、技學與社會運動的科學教育以人文教育、價值教育與環境教育為主要方向。前者將科學描繪為一個一般的人類活動;次者重視科學議題中的個人價值立場的表現與應用;後者針對環境汙染議題,強調環境保護與保存教育。因此科學、技學與社會運動逐漸成為傳統重視科學過程與內容的科學教育外的另一種取向。 科學、技學與社會運動強調科學課程應組織在社會的有關科學與技學議題,因此課程內容的選擇不在於其科學學科概念,而在於其能否幫助學生處理日常問題。這個立場引起相當熱烈的討論與反對,一般均認同其對學生的科學興趣與學習動機的正面價值。但由於社會議題經常的不連貫,無法使學生能對科學有統整的了解。科學、技學與社會運動的鼓吹者反擊,認為以科學的專業知識與過程技能為主的科學教育或許能適合部分有科學天賦的學生,但絕無法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這是一個「菁英對全民」科學教育的辯論,也是對美國自一九六○年代以來以培養科學家為目的的科學教育的一個深刻的反省。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學、技學與社會運動(美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