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板兒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bǎnr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nr
解釋:
1.拍板。明.湯顯祖《紫簫記》第六齣:「一要調兒記得遠,二要板兒落得穩,三要聲兒唱得滿。」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齣:「脣底罷吹簫,笛兒丟,笙兒壞,板兒掠。」
2.劣質的銅錢。明.董穀《碧里雜存.卷上.板兒》:「吾鄉自國初至弘治已來,皆行好錢,每白金一分准銅錢七枚無以異也,但揀擇太甚以青色者為上,正德丁丑余始遊京師,初至,見交易者皆稱錢為板兒,怪而問焉,則所使者低惡之錢,以二折一,但取如數而不視善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板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