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鎳汙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ickel Pollu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鎳及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環境汙染。冶煉鎳礦石及冶煉鋼鐵時,部份礦粉會隨排氣進入大氣,在焙燒過程中也會有鎳及其化合物排出,主要為不溶於水的硫化鎳(NiS)、氧化鎳(NiO)、金屬鎳粉塵等,在大氣中以粒狀物型式存在。燃燒生成的鎳粉塵遇到熱的一氧化碳,會生成易揮發的、劇毒的致癌物羰基鎳(Ni(CO)4)。精煉鎳的作業工人,患鼻咽癌和肺癌的機率較高。鍍鎳工業、機器製造業、金屬加工業的廢水中常含有鎳,常用鹼沉澱法處理,使其生成氫氧化鎳(Ni(OH)2)沉澱而清除掉。土壤中鎳的來源,有含鎳的大氣粒物沉澱、含鎳廢水灌溉、動植物殘體腐爛、岩石風化等都是,鎳可在土壤中聚集。植物生長時會吸收土壤中的鎳。鎳含量最高的植物是綠色蔬菜和煙草,可高達1.5至3ppm。鎳對水稻產生毒性的臨界濃度是20ppm。我國水汙染防治法之放流水標準為1.0毫克/公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鎳汙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