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楮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ch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ǔ
解釋:
[名]
1.植物名。桑科楮屬,落葉灌木。葉為卵形或闊卵形,單性花,樹皮可為造紙的原料。
2.紙。如:「縑楮」。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二首之二:「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3.紙幣。宋金元三代多以楮皮紙製成紙幣,故借指紙幣。《宋史.卷四二一.常楙傳》:「值水災,捐萬楮以振之。」
4.俗稱祭祀用的冥錢為「楮」。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不強如焚錢烈楮,滅罪消災。」
5.姓。如明代有楮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植物名。葉為卵形或闊卵形,單性花,樹皮可為造紙之原料。《玉篇.木部》:「楮,楮木可造紙。」

2. 紙。如:「縑楮」。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二首之二:「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明.董越〈朝鮮賦〉:「有楮墨以供唱酬。」

3. 紙幣。宋、金、元三代多以楮皮紙製成紙幣,故借指紙幣。《宋史.卷四二一.常楙列傳》:「值水災,捐萬楮以振之。」《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今有楮券四百,聊奉希顏表意,為我轉限兩三個月。」

4. 俗稱祭祀用的冥錢為「楮」。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不強如焚錢烈楮,滅罪消災。」《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即備了香楮三牲,到靈前去拜奠。」

5. 姓。如明代有楮山。

注音: ㄔ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