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成本-收益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st-Benefit Model
作者: 蓋浙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成本-收益模式是研訂教育計畫的一種模式。在教育計畫上,成本-收益模式與報酬率模式(the rate-of-return model)及投入-產出分析法(input-output analysis approach)觀念是一致的,都是從投入(成本)因素來分析產出(收益或報酬)值的大小,以確定那一類的教育投資對當前或未來是有利的。
  不論是成本-收益分析或是報酬率的計算,不僅可以反映出目前經濟、社會結構對教育產出需求的情形,也可以預測未來人力需求的趨向,此一結果,可以作為研訂教育計畫的依據。因為某類教育收益或報酬率高,表示這類教育的產出(畢業生)社會仍有其需求量,失業率亦較低,在研訂教育計畫時,可以考慮增加學生的人數到某一個限度。
  成本、收益分析或報酬率的計算方法,有淨現值法(present net value)及收益率法(the rate-of-return)兩種方法;計算的結果,均可供教育部門及個人未來選擇教育類別的參考。
  不過,收益率或報酬率的計算,僅是從個人就業率及所得方面來衡量,是偏重於貨幣性的利益(monetary benefit),其非貨幣性的利益(non-monetary benefit)則無法予以計量。教育的目標與功能是多方面的,不能僅就經濟層面予以考量,這是個人在選擇教育類別及研訂教育計畫時需要審慎考慮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成本-收益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