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橄欖石 - 教育百科
橄 | |
欖 | |
石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橄欖石為白色、淡黃色或淡綠色,隨成分中Fe2+ 含量的增高顏色加深成深黃色至墨綠色或黑色,一般橄欖石為橄欖綠色;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解理中等至不完全;常見貝殼狀斷口。硬度6.5~7。相對比重3.27~ 4.20隨Fe2+ 含量的增高而增高。橄欖石是基性、超基性岩漿岩的主要造岩礦物,是地函岩的主要組成礦物之一,亦是構成石隕石的主要組成礦物。橄欖石受熱液作用和風化作用容易蝕變,常見產物是蛇紋石。 橄欖石易碎裂,裂隙大都為蛇紋石。薄片平行光下通常為無色,若鐵含量極高的鐵橄欖石則呈淡黃棕色。折射率高,相較下突起界限明顯。偏光下,因重屈折大,顏色艷麗。 |
|
知識 1: 橄欖石 橄欖石為白色、淡黃色或淡綠色,隨成分中Fe2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橄欖石 |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岩石分類: | 火成岩 |
紀錄類別: | 火成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橄欖石的英文原名Olivine,是來自拉丁語Olive,意指橄欖石具有橄欖綠色的特徵。 橄欖石為含鐵和鎂的矽酸鹽礦物,並常含有微量的錳、鈣、鉛、鋁、鈦、鎳等元素。含鐵量較多的橄欖石,稱之為鐵橄欖石;含鎂量較多的橄欖石,稱之為鎂橄欖石。自然界的橄欖石多介於兩者之間,形成完全固溶體系列。橄欖石的比重介於3.27至4.3之間,其中含鐵量愈多,比重愈大。 橄欖石主要產在輝長岩、玄武岩和橄欖岩中,在台灣地區主要賦存在澎湖群島、台灣西北部和海岸山脈南部的玄武岩及橄欖岩中。 |
|
知識 2: 3~3.99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橄欖石 | |
國內產地: | 台灣北部諸火山群、小島嶼的安山岩中 |
國外產地: | 美國Arizona和New Mexico等州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矽酸鹽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