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檃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ǐn
解釋:
  1. 將彎曲矯直的器具。
    【例】檃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ǐn
解釋:
參見「檃栝」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檃栝」:
⑴ 矯正曲木的器具。後引申為矯正。《說文解字.木部》:「檃,栝也。」《荀子.性惡》:「故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韓非子.顯學》:「雖有不恃隱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貴也,何則?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發也。」漢.蔡邕〈郭泰碑〉:「若乃砥節厲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幹事,隱括足以矯時。」
⑵ 隱含包括前人的文義,而另行剪裁的寫作方法。《朱子語類.卷一三.學七.力行》:「做舉業不妨,只是把他格式,檃括自家道理,都無那追逐時好、迴避、忌諱底意思,便好。」《四庫全書總目.卷二○○.集部.詞曲類存目.風雅遺音》:「是編皆取前人詩文,檃括其意,製為雜曲。」

※亦作「檃括」、「隱括」、「隱栝」。

注音: ㄧ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