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次級增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condary Reinforcement
作者: 程炳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根據郝爾(C.L. Hull)所提出的假設,凡是經常在原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之前發生的事物,其本身也會漸漸成為有增強力量的增強物。例如,食物因能導致飢餓的減少,只要聞到食物的味道便具有增強作用。換言之,食物的味道便會具有次級增強的力量。施金納(B.F. Skinner)將這個原來為中性而現在新具有增強作用的增強物(食物的味道)稱之為制約增強物(conditioned reinforcer),而郝爾將它稱之為「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所以,安排次級增強物以形成新的刺激反應連結的程序,就稱為次級增強或次級增強作用。
  如果在施金納箱內的老鼠壓桿之後,先出現鈴聲,再出現食物增強,老鼠也能學會壓桿得食的反應。其後,如果老鼠壓桿不再出現鈴聲及食物,則壓桿的行為也會被削弱。但是,現在如果老鼠偶爾壓了桿,卻只立即出現鈴聲,不出現食物,那麼老鼠的壓桿反應次數又會快速的增加。從這點可以看出,連鈴聲也具有增強的作用了。這便是次級增強的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稱讚或金錢之所以具有增強作用,便是次級增強的結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次級增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