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氏莫鯔 - 教育百科
薛 | |
氏 | |
莫 | |
鯔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薛氏莫鯔 |
英文名: | Moolgarda seheli |
描述: 體延長呈紡綞形,前部圓形而後部側扁,背無隆脊。頭短,圓筒形。吻短;唇薄,下唇有一高聳的小丘且具有長長的、纖毛的、有間隔的唇齒,上唇則有短且分散的唇齒。眼圓,前側位;脂眼瞼不發達,僅及眼眶緣;前眼眶骨寬廣,佔滿唇和眼之間的空間,前緣有缺刻但隨著成長而變為平直。口小,前位;上頜骨末端遠於口角後緣,尖刀狀,不特別寬大,末端微彎曲向下;舌骨、鋤骨和翼骨上長牙齒,骨則無。鼻孔每側各一對。在稚魚期為圓鱗,隨著成長而變為膜性櫛鱗;頭部及體側的側線發達;側線數目12-14條;側線鱗36-42(通常為38-40);胸鰭末端前之側線鱗10-14;第二背鰭起點垂直線前之側線鱗23-26(通常為24-25);環繞尾柄上之側線鱗19-20(少數為18)。鰓耙繁密細長,第一鰓弓下枝鰓耙39-73(通常超過50)。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硬棘IV,第二背鰭鰭條I,8;胸鰭上側位,具16-18鰭條,基部上端具黑點,腋鱗發達;腹鰭腹位,具鰭條I,5,腋鱗發達;臀鰭具鰭條III,9;尾鰭分叉;幽門垂數6-7條;具沙囊胃。新鮮標本的體背綠褐色,體側銀白色,腹部漸次轉為白色。背鰭暗色;臀鰭淡色而具暗緣;胸鰭黃色,胸鰭基部無色,但在基部的上端有一黑藍色的斑點;尾鰭淡藍黑色。以前所記載之台灣凡鯔(Valamugil formosae)及薛氏凡鯔(Valamugil seheli )為本種之同種異名(Nakabo, 2002)。 |
|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及夏威夷,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亞等。臺灣四周海域除東部外均有。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