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ān
解釋:
  1. 一種氫與氮合成的無機化合物。為無色、有毒、有臭味的氣體。常溫加壓即成液態氨,除去壓力後又會還原回氣體。可作為製造乾冰的冷卻劑或用以製造硝酸、氮肥、炸藥等。常見的製氨方法是利用高溫、高壓、加工催化劑,把氮和氫合成為氨。 △阿摩尼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ān
解釋:
[名]
一種無機化合物,是氫氣與氮氣化合而成,為無色而有臭味的氣體。常溫加壓即成液態氨,除去壓力後又會還原回氣體。可作為製造乾冰的冷卻劑,此外還能用於製造硝酸、氮肥及炸藥等。俗稱為「阿摩尼亞」。參見「氨氣」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mmonia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NH3分子量17.03,成分比例為:氮佔82.25%、氫佔17.75%。熔點-60.94℃,沸點-36.33℃,比重0.682。外觀為無色氣體,具有強烈刺激氣味。會與酸、氧化劑起劇烈反應,與金屬鹵化物(如硼、金、碲)、銀化合物(如氯化物、氧化物、硝酸鹽)、汞形成爆炸性化合物。吸入會嚴重的刺激呼吸道,20~50ppm開始覺得刺激與不適,133ppm暴露5分鐘會刺激鼻及咽,4.400~700ppm立即嚴重的刺激鼻咽及眼睛,短時間暴露於5000ppm時,由於窒息或液體蓄積於肺中,可能造成死亡。液體接觸到皮膚,產生化學灼傷及凍瘡。工業上應用很廣,另外對許多元素來說是很好的溶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ammonia,俗稱為「阿摩尼亞」),無機化合之物,由氫與氮化合而成,分子式為NH3,為無色而有臭味之氣體。常溫加壓即成液態氨,除去壓力後又能還原成氣體。可作為製造乾冰之冷卻劑,此外尚可用於製造硝酸、氮肥及炸藥等。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