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ǐ |
解釋:
[名] 起點、開端。如:「周而復始」、「自始至終」。《孟子.梁惠王上》:「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副] 1.方才、然後。如:「始告完成」、「始見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2.嘗、曾。《莊子.齊物論》:「有以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張扶書〉:「吾觀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難道也。」 3.最初、當初。《左傳.莊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魯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郤。」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ì |
解釋:
(一)[副]1.2.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ˇ 1. 起點、開端。如:「週而復始」。《說文解字.女部》:「始,女之初也。」《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孟子.梁惠王上》:「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2. 當副詞: ⑴ 最初、當初。《左傳.莊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魯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隙。」 ⑵ 嘗、曾。《莊子.齊物論》:「有以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張扶書〉:「吾觀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難道也。」 ⑶ 剛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 ⑷ 方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二.穀部一.胡麻》:「炒熟乘熱壓出油,謂之生油。但可點照,須再煎鍊,乃為熟油,始可食。」 ㈡ㄕˋ,ㄕˇ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ㄕˇ ㈡ㄕ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始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