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鎔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ㄍㄨˋㄊㄞˋㄐㄧㄣㄕㄨˇㄕㄡˋㄖㄜˋㄅㄧㄢˋㄨㄟˊㄧㄝˋㄊㄞˋ˙ㄉㄜㄍㄨㄛˋㄔㄥˊㄖㄨˊ:「ㄖㄨㄥˊㄐㄧㄣ」、「ㄖㄨㄥˊㄗㄠˋ」、「ㄖㄨㄥˊㄓ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óng
解釋:
  1. 鑄造金屬器物的模具。
  2. 用高溫熔化金屬。
    【例】鎔金、鎔造、鎔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óng
解釋:
[名]
鑄造金屬器物的模型。漢.董仲舒〈賢良策〉:「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鑄。」
[動]
用火融化金屬。南朝陳.徐陵〈天台山館徐則法師碑〉:「玉粒雖軟,金膏未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û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鑄造金屬器物之模型。《說文解字.金部》:「鎔,冶器法也。」漢.董仲舒〈賢良策〉:「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鑄。」

2. 以火融化金屬。如:鎔鑄。《隋書.卷二四.食貨志》:「私家多鎔錢。」《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用西法以煎鎔,礦產日多。」

3. 熔化。南朝陳.徐陵〈天台山館徐則法師碑〉:「玉粒雖軟,金膏未鎔。」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五.雜誌二》:「未幾,寒凍木屑不可為,又鎔蠟為之。」宋.梅堯臣〈送黃殿丞通判潤州〉詩:「前年江州飛火龍,樓殿化盡山將鎔。」

4. 比喻陶冶。《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這是安老爺、安太太一年的水磨工夫,纔陶鎔得姑娘這等幽閑貞靜。」《文明小史》第六○回:「軍機處各大臣,雖經洋翰林進士一番陶鎔鼓鑄,也只曉得『立憲!立憲!」

5. 比喻寫作時提煉文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裁則蕪穢不生,鎔則綱領昭暢。」宋.周紫芝《竹坡詩話》:「東坡云:『街談市語,皆可入詩,但要人鎔化耳。』」

注音: ㄖ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鎔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