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班固(32-92) - 教育百科
(32-92)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班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初因續其父班彪所著〔史記後傳〕,被人告發私改國史,繫京兆獄。弟超上書力辯,獲釋。明帝時,召為蘭臺令史,轉遷為郎,典校祕書。奉詔完成其父所著書,歷20餘年,修成〔漢書〕。文辭淵雅,敘事詳贍。繼司馬遷之後,理順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並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建初4年(西元89年),章帝詔儒生在白虎觀辯論經學,固受詔撰述成〔白虎通德論〕。永元元年(西元89年),從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為中護軍。後憲因擅權被殺,固受牽連,卒於獄中。固善作賦,有〔兩都賦〕等。其〔漢書藝文志〕一篇與劉向〔別錄〕、劉歆〔七略〕同為後世目錄學的鼻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班固(32-92)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